有之意。这也无关立场,只要知道这里埋的都是为国捐躯的先辈们就够了。
回来以后,剧组重新开始继续的拍摄,宁远就也就跟着在边上看一看。
不得不说,康红雷的要求是真的高,对此剧组的演职人员是深有感触。
比如服装组就是经常被康导逼疯的一群:“我们跟姜闻拍《子来了》时都没像你这么要求的!你这哪儿是电视剧,就是电影嘛!”
按照剧情,《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主角们是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溃兵,被敌人追着打了大半个国土,所以每个人身上的服装鞋帽都多少“有伤风化”。对此,康红雷提出具体的要求是:
我要一年不洗澡,汗上加汗,又脏又颓的效果。
那么,崭新的衣服、鞋子、头盔,如何才能做出这样逼真的“旧”呢?
首先要在滚砂机里面滚,再拿着细砂纸一点点打磨,中间盐、碱、痱子粉、宝宝油、颜料、药水齐齐上阵。
其中宝宝油用来做油腻脏污的效果,并不是想在哪里涂就在哪里涂,膝盖、胳膊肘等部位是重点,为了让演员们穿着这样的衣服不过敏,内里还必须是洁净的。
到《团长》完成时,光是打磨机就报废了6台,全是做旧时用坏的。
道具也不遑多让,拍摄时近景用的枪都是战争结束后散落在各大电影厂的支,这些的年龄都是爷爷辈往上的。
有时候某种支实在找不到,就去找来图纸,一比一定制,总之要求就俩字:真实。
不光衣服要做旧,人还要晒黑,每个演员都要晒。好在地处云贵高原,紫外线强烈,任务顺利完成。后期几乎每个人都晒到黝黑锃亮,扮演豆饼的嘎子拍完剧后回校,同学都以为他挖煤去了。
以上只是热身,拍戏的时候要求更严格。
《团长》里有一场虞啸卿审问龙文章的重头戏,大段的台词对白,不仅考验段艺鸿、邢家栋的演技,也同样考验陪着站在一边、一句台词都没有的炮灰们的演技。
康红雷下令:这个镜头给你们,你们要给我做出表情来,不一样的表情。
这个镜头拍了七八次,每次都要做出不同的表情,后来扮演“不辣”的王大志说:我们这一堆人是专门演反应的,以后就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