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八十万将士去死,就能取得战役胜利。你能不能狠下心,主动送他们去死?
如果需要你屠杀一百万战俘,才能达到战略胜利,你敢不敢下这个毒手?
想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大军团统帅,姑且不说管理,不说作战的复杂,就说这些基本必须具备的素质,就真的不是一般高级将领能具备的。
不论九洲,不论中国古代,都是将星如云。可真真要说善于大军团的,真的不多,甚至可以说很少。
九洲也好,地球古代也好,很多名将都有统兵上限。超过,就等于超过他的能力范围。其实很多名将战场惨败,名誉扫地,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
外界纷纷扰扰,质疑王策是否能成为这一战的合格统帅。
却也只有袁川等少数俘虏,以及颜鼎等人,才依稀知晓,外界有多么低估王策。
王策未必是一个多么出色的中级军官,真要统辖千人或者五千人跟熊式武和高岱等大战一场,多半能把王策锤得漏尿飙屎。
但他王策肯定是一个合格的,出色的大军团统帅。唐帝选他来坐这个位置,有其他用意,但也多半是因为,整个北唐只有他王策具备这种素质。
袁川敢发誓,王策逼降大世军的时候,绝对流露过“不投降,那就统统死”的意思。
中肯一点,这是决定东洲格局的一战。单纯从战役意义来说,北唐胜,则将会形成南北相持不下的格局。上阳胜,东洲一统必成定局,并在与大律的赛跑中夺下先机。
上阳胜,没什么好说的。可如果是北唐战胜,那战场外的意义,就太多太重大了。
北唐胜,北唐就是一统大战中的第五强,是反抗人皇的最强大旗帜。
不喜欢人皇的人,一下子就会发现“诶?我找到组织了”。而这只是其中之一,其他的许多一言难尽,也不必赘言。
……
千年来,投入兵力最大的大规模决战,战争脚步正在走近。
唐帝深悉此战,对北唐有多么重大的意义。也深悉,整个北唐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比王策更适合成为统帅的人了。
唐帝不是“不扯后腿就不舒服斯基”,他亲笔书写的特旨,跟着诸相如屁股后边就来了。
特旨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