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三路进犯,大战爆发。唐帝下旨,十万西策军,外加临时整编完成的二十万仆从军驰援。北策府加派十万主力,和西策军一起镇守东南战线。
“缺乏高级将领。”巡视一番,王策直言不讳,这是北策府最大的缺点,缺乏人才底蕴。
这些年,北策府作为反抗人皇的潜在旗帜,迎来各地大批人马的投效。不过,要想发挥作用,也不会是三五年就能实现的。
文官好办,这是一个允许纠错的系统。也有很多文人,包括诸子学宫派来的崔岩宋慎之元真等大批文人。北策府能安心发展,也仰赖于此。
武者好办,凡是来投效的武者,那都能即插即用。
真真为难的,其实是武将,这不是一个很能纠错容错的系统。战场犯错,就意味着无数将士的牺牲。
北唐有完善的栽培体系,也花了十余年,才按部就班的栽培出新一代将领。由此,也能看出,军事系统真的是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王策巡视归来,很快就公然露面了一次,与很多这几年来投效的人们认识了一下,也顺便表示了对未来的信心,尽量安抚了这些内心骚动的家伙。
里边,有多少是大律的细作?有多少是各国各大势力的细作?
谁在乎?王策没在乎,北策府从建立之初,就是一个汇聚多方人马而组成的怪物,再龙蛇混杂也不怕。
有人说,应该考验一下这些人对北策府的忠诚,以及在巨大压力下对北策府的忠诚。
王策嗤之以鼻,这种考验纯粹是扯淡,纯粹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故意隐藏实力,去考验所谓的忠诚,本身就是把人往外推,人为制造隔阂。
你不肯亮出肌肉,凭什么要求人家和你一起去并肩作战?
凡是你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一个道理:除了你的亲人好友,没有人会无条件陪你一起面对死亡。
……
战争,从来不简单,从来很复杂。
王策有充分的统军经验,仍旧无法轻松起来。
大律的三路大军互相靠拢,暂时三线无战事的日子,是酝酿更大规模战争的前奏。
王策同意建国称帝,也不是说笑,其实也不是为了打大律的脸,那是律帝被打脸多次导致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