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卷,最早称《针经》,还有《九虚》、《九灵》等相应的别称,其重点,则是在阐述人体的经络腧穴,以及用各种针具、刺法治疗各种疾病的方式。
初略一看,这就是现代针灸术的起始巨著,然而认真揣摩,方云豁然发现,灵枢可能是华夏诸多修行之术的根基所在。
华夏修行之术,哪怕是在江湖流传的内功心法,都有一个基础理论,那就是经脉腧穴之说。
修士修行,需要在体内搬运真元,需要过经脉,走穴道,这些理论几乎是贯穿了修士修行的全过程。
修士们觉得这是理所当然,方云也习以为常,但是现在,当方云手捧黄帝内经,认真感悟的时候,心中不得不说,实际,修士这一脉,极有可能都是从黄帝内经的理论衍生而来。
远古时代,首次成书,系统阐述经络腧穴的巨著,就是黄帝内经,修士修行的根本,岂不正是由此而来?
当年没有细思,只把《黄帝内经》当成医术去看。
现在认真去想,豁然发现,无论是“论气”还是“论经络腧穴”,黄帝内经都是首创。
也就是说,《黄帝内经》堪称是华夏修真的母典!
认真揣摩黄帝内经,方云心中不由感叹万千。
其实在大夏纪之前,黄帝内经已经呈现出许多神奇,有一些凡人都根据黄帝内经悟出了许多养生之道。
也就是俗称的“养生智慧”。
比如说,黄帝内经曰:“形劳而不倦,才能气从以顺,不手脚冰凉……”,人们根据这句话,就悟出养生智慧,人应该经常动动,但是不要突破极限!
这样的养生智慧,实际也就是炼气术在日常生活之中的一些小巧的应用法门。
认真思考,仔细参悟,方云发现,哪怕是不修行第三卷《炼虚》,黄帝内经依然对自己有着极大的帮助。
方云感觉获益匪浅。
参悟黄帝内经,方云还发现,从修炼体系上来说,自己以前修行的大荒战经跟黄帝内经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
大荒战经重视整体力量的进步,并不是特别重视窍穴的力量,也没有特别的经脉锤炼之法。
大荒战经炼炁血战意,推动整体进步,修行勇猛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