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虽然说这个笼络很古怪,而且保证也不会有哪个拿了铜板的人会按照约定来还钱。但是,慕少安也根本没指望他们还钱,他想要拿到的就一样东西,那就是——信!不是书信的信,而是信义的信。不管这三千万大汉帝国的百姓是否愿意还钱,但只要他们从慕少安手里拿了这铜板,那就等于接受了这个交易,一年之后,还六个铜板。这是冥冥之中,受各种法则所认可的契约之信。一年之后,慕少安当然不会前来取钱,百姓们也不会还钱,于是这个契约之信就依然还在,这种无形的力量,比帝王的圣旨还要沉重的。用来压制死太监的秦始皇圣旨再好用不过。只不过,这种契约之信有一些弊端,会少少的掠夺那些百姓个体的福祉。现实世界中,曾经会有一些歪门邪道的家伙,或者是摸金校尉,或者是邪·教人物,往往会购买一大批剪刀啊,菜刀啊之类的生活用品,到偏僻的农村去送给村民,也是用赊欠的名义,说什么,等到谷子或麦子或稻子三块钱一斤的时候,他们就来收账。所以农民们都很踊跃的前来赊欠菜刀,剪刀,脸盆什么的,有便宜不占,那是王八蛋啊。可事实上,那帮人从未来收账过,因为他们要的不是钱,而是这种契约之信。一个人的契约没什么,若是几百,上千,乃至数千,上万人都和你建立了这种契约之信,那么在这个契约没有完成之前,这种无形的力量就会一直笼罩在你身上。然后那帮人就会借着这个力量去盗墓,去打粽子,这可比什么黑驴蹄子好用多了,哪怕遇到女鬼吹灯,也都不用怕的。话说这才是真正的,有传承的盗墓门派的做法,糯米,黑驴蹄子什么的,小道尔。同样的,那些邪派人物,想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也会采取这种契约之信的力量,最后天谴落下来,会有几千几万个的普通人帮着承担。其实这个道理那些大人物们都懂,否则他们做慈善干什么?只不过慈善捐款之类的,要比这种契约之信更温和,也更道德。当然了,慕少安现在的做法,一般人也无法效仿,如果说在现实社会,还有条件这么做,但在这古代,却是绝难做到的,至少那死太监就做不到,它是始祖病毒,当然明白这个操作,但之所以做不到,就在于,在古代,你首先得成为富可敌国的大富翁才行,五亿铜板,这是什么概念啊。至于说,哦,我知道哪个地方有铜矿,我雇佣一些工人去开采,然后自己熔铸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