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米上雕刻?</p>
米雕?</p>
在场的所有买家,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觉得非常地新奇,竟然还能在大米上雕刻!</p>
随之而来的,则是觉得好奇,大米那么小的施工面积,是如何做到在上面手工雕刻的?</p>
所有人的目光,全都不约而同地看向了大屏幕。</p>
在三维模型的动态展示下,米雕也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以一种横空出世的姿态,展现着中华微雕的无二绝技。</p>
几平方毫米的面积上,四百多个字清晰地展现在众人的眼前,即便是在高清放大镜的作用下,也挑不出任何的瑕疵,不谈别的,光是这书法,就给人一种别样的享受。</p>
“今有奇巧人曰子瞻,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p>
坐在那里的刘晋元,只是大概扫视了一下屏幕上的三维模型,心中就已经震惊到了极点。</p>
这雕刻功底,也实在太强了些!</p>
正所谓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微雕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在极小的空间上进行艺术创作,华国的微雕发展至今,最小的雕刻尝试也不过是牙雕。</p>
至于说大米?</p>
从来没有人尝试过。</p>
或者说,从来没有人敢尝试过。</p>
因为难度实在是太大了。</p>
可如今,这个叫子瞻的不知名艺术家,竟然就成了华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胆地在大米上进行了雕刻创作。</p>
尽管只是雕刻了一些字,可是在刘晋元看来,这绝对是微雕发展的一大步。</p>
重新定义了微雕之“微”的极限!</p>
“毫厘千钧,铁画银钩,真正达到了书法跟刀法笔意的完美统一!”</p>
刘晋元完全陶醉了,无论是雕刻的布局,还是刀法的掌握、书法的写意,创作者都控制得极其完美。</p>
刘晋元也不得不承认,换作是自己,未必就能做得这么好。</p>
甚至,他都没有在大米上尝试的勇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