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范畴。那些敢跳出来为难玄清卫的可不是普通人,真要寻“证据”还不简单?这些绝对不可能会放过堂堂左相不走动的,哪怕一份书信,都是“铁证”,夷你三族就问你怕不怕?
这需要这么简简单单的立起来几个娃样子,保证就算玄清卫内部杀得人头滚滚,满朝文武连看都不会看一眼。
如此一来就很好的将“结党私营”的选择做了一个很大幅度了缩减,也让周围想要伺机而动的人掂量掂量,让他们明白如今大权在握的沈浩有力量隔绝外界的所有干扰。
当然,也不能把“结党私营”的人头份子全算在那些捣乱的人身上,一些主要的人物还是要按照曹国邦那份“三十七罪书”上的暗示来的,这没得商量,不然沈浩这案子就算办砸了。
什么暗示?
只要翻开“三十七罪书”就会看到首页上的七个名字,说明这东西是由右相曹国邦主笔,另外六部的主要人物具名,联名写出来的。里面的内容虽然没有分清楚哪里是谁写的,但肯定里面这数万字都由这七人沾手。
但是就是这七个人却藏了一个很重要的讯息。
兵部尚书文铭举和户部尚书白常卿都在这“三十七罪书”上作为具名人,而另外四部的具名人全是各部的右侍郎。
六部的官位从大排序应该是“尚书”然后是“左侍郎”接着才是“右侍郎”。
而“三十七罪书”的具名人显然就是将礼部、工部、吏部、刑部四部的尚书和左侍郎全部排出在外。
这种暗示实际上已经很明显了,只要稍微有些官场常识的人看到之后都会察觉到其中的问题。
很明显,皇帝的意思就是收拾叶澜笙的时候需要将这四部的尚书和左侍郎都装进去,所以在皇帝的眼里这些人就是叶澜笙的拥趸,非杀不可。
天色一亮,叶府的情况里面立马引起了不少人的惊骇和紧张,最先跑来质询的就是皇城地方衙门的主事官,然后还有皇城城防军的人,之后还有不少自诩有面子的官人过来询问,有些趾高气昂,有些旁敲侧击,还有些就顿足远观没有轻易靠近。
而后当天上午,“左相叶澜笙的府邸被黑旗营封锁,府中之人不知所踪,疑是已被黑旗营拿下牢狱”的消息就像飓风一样飞快的在整个靖旧朝